在省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十项全能颁奖仪式上,宿迁队选手高驰刚刚站上最高领奖台,汗水还挂在他的额角,这位21岁的体育新星以破赛事纪录的总分摘金,却在赛后面对人生抉择时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沉稳——尽管已经收到多家职业队的邀请,他坚定表示将先完成本科学业。
“领奖台是今天的终点,但只是人生马拉松的一个节点,”高驰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说,手中紧握着那枚沉甸甸的金牌,“我很感激职业队抛来的橄榄枝,但我和家人商量后决定,先完成在南师大的学业。”
破纪录表现引发关注
本次省青年田径锦标赛在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,高驰在十项全能比赛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全面实力,他在100米、400米和1500米跑三个项目中都创下个人最好成绩,跳高和撑竿跳高更是发挥出色,最终以8021分的总成绩打破保持了六年之久的赛事纪录。
“高驰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,”省田径队总教练李振华评价道,“不仅是他的身体素质,更是他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战术智慧和心理素质,在跳高环节落后情况下,他能在撑竿跳高项目中迅速调整心态,实现反超,这很难得。”
正是这样的表现,让看台上的几位职业队代表坐不住了,据消息人士透露,至少有三家职业俱乐部在比赛结束后立即与高驰的教练组接触,表达了签约意向。
学业与职业的抉择
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道路与未完成的学业,高驰显得十分清醒。
“我今年才大二,还有两年多的学业,”高驰告诉记者,“我的专业是体育教育,课堂上学的运动生理学、训练方法理论等知识,实际上对我的比赛帮助很大。”
高驰的父亲高建军也支持儿子的决定:“我们家庭一直认为,教育是基础,体育生涯可能因为一次伤病就结束,但知识是别人拿不走的财富。”
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王海波教授对此表示赞赏:“高驰同学体现了新时代运动员的特点——既有专业水准,又重视全面发展,我们学院会为他制定灵活的学习计划,平衡训练与学业。”
长远规划与体教融合
高驰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,长期以来,运动员常面临“要么继续读书,要么专心训练”的二元抉择,不少有天赋的年轻人被迫提前放弃学业。
“这种现象正在改变,”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刘颖表示,“我们推行‘体教融合’政策,就是要让年轻运动员不必在运动与学业间做单选,高驰的例子很好,说明优秀运动员同样可以兼顾学业。”
数据显示,近年来我省专业运动员中大学生比例已从2015年的32%上升至2024年的67%,高校体育特长生在省级以上赛事中的获奖数量增加了近两倍。
职业队的耐心等待
尽管高驰决定暂不签约,职业队们却表示愿意等待。
苏宁足球俱乐部田径分部总监赵宏阳坦言:“像高驰这样全面发展的十项全能人才非常稀缺,我们尊重他先完成学业的决定,并愿意保持沟通,为他预留位置。”
其他俱乐部也表达了类似观点,有业内人士指出,十项全能运动员的黄金年龄通常在25-30岁之间,高驰完成本科学业后也才23岁,完全来得及开始职业生涯。
“更加成熟的心态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可能有助于他延长运动寿命,”前十项全能全国冠军、现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练周伟表示,“我从职业角度完全支持他的决定。”
科学训练与学业相辅相成
高驰将自己的比赛突破部分归功于学业知识。“在课堂上学到的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让我调整了自己的起跑姿势,运动营养学知识帮助我优化了赛前饮食安排。”
他的日常安排十分紧凑:早晨6点起床训练,上午上课,下午根据课程安排交替进行训练和学习,晚上则复习功课和研究比赛录像。
“时间管理是关键,”高驰笑着说,“有时候我会在训练休息时间看书,同学们都笑我太用功,但我觉得这是必要的牺牲。”
高驰的教练孙海洋表示:“我们为高驰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目标,既保证训练质量,又不影响学业,事实证明,两者可以相辅相成。”
未来的道路
虽然决定先完成学业,但高驰并没有放松体育方面的野心。“我的短期目标是明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领奖台,长期则希望代表江苏参加2029年全运会。”
对于更远的未来,高驰也有思考:“完成本科学业后,我可能会继续攻读研究生,方向可能是运动训练学,即使将来成为职业运动员,我也会继续学习。”
这种态度受到体育界人士的肯定。“中国体育需要更多像高驰这样有头脑的运动员,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马明华表示,“体育不仅是体能的竞争,更是智慧和知识的竞争,高驰的选择代表了未来运动员的发展方向。”
在颁奖仪式后的夕阳中,高驰背着书包赶往车站返回学校——第二天早上他还有一堂重要的专业课程,对于这位年轻的冠军来说,人生的赛道既在田径场上,也在教室和图书馆中,他的选择证明,今天的中国年轻运动员不必在体育与学业间抉择,完全可以双轨并行,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。
正如高驰自己所说:“领奖台是暂时的光环,知识和能力才是永远的财富,我现在需要做的是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,而不是急于兑现短暂的成功。”